- Dec 06 Sat 2014 15:14
2014青年電影速記(FIRST青年電影展-台灣篇序文)
- May 17 Fri 2013 22:44
在MoNTUE,與米開朗基羅的當代對話
今天去看了MonTue(北師美術館)的開幕大展《米開朗基羅的當代對話》,實在是一個愉悅的享受,除了展品本身令人驚嘆,透過策展人林志明老師的精心策劃也感受到展示除了是作品的一部分,它也可以是一種「評論」,對藝術評論家而言,評論作品不僅只能透過書寫,透過展示,更能呈現各類作品經過並置後所產生的意義撞擊。
- Dec 29 Sat 2012 22:56
影像剝製術:剝落、複製與展示
- Sep 11 Tue 2012 22:26
後電影:斷裂與碎片化
- Aug 26 Sun 2012 10:59
開放,解構與擴延
電影,即是比我們巨大之物;要觀影呢,就得抬頭看。當電影轉化到較小的格局,而我們是低著頭觀賞時,電影就失去它的精隨……透過電視,我們可以看到電影的影子,它的遺憾、思念與迴響,但你絕對看不到電影本身。
- Aug 22 Wed 2012 14:28
在景框之外:資料庫 - 多媒體與電影的擴延
- Aug 22 Wed 2012 14:04
在景框之間:目錄 - 跳躍與同時展示
《枕邊書》中的疊印多視像
在進入新媒體創作階段之前,格林納威一直都著迷於解構電影與自我指涉的遊戲,數位技術只是讓其後設、反身性與再書寫的創作特色更加顯著。在《魔法師的寶典》與《塔斯魯波的手提箱》中,字幕書寫凸顯了作者身分,而後者更強調電影的攝製,但只擷取了電影產製的「片段」如以試鏡或劇本文字向觀眾直接致詞(direct address),而非像《日以作夜》或《激情》以整部電影的拍攝過程為主題;至於《枕邊書》雖同樣運用書寫與多景框,但卻從拆解電影,回歸到同時述說與分解故事,藉著多重景框間的跳躍與同時展示,試圖開創出解構與再創造的兩道發展。《枕邊書》引用了日本經典隨筆文學《枕草子》,原是宮廷才女清少納言在擔任女官時所寫成的生活見聞,宛如一本在每晚臨睡前所寫下的枕邊日記;從《枕草子》到《枕邊書》,兩位女性書寫者其名皆為「清原諾子」,片中與書中的父親也同名為清原元輔-一名文士書法家,諾子自幼便習慣將身體當作書頁,供父親書寫。成年後,她迷戀人體書法,並渴望創作者在創作物上「簽名」,以示作品的完美,並證明作者曾經存在過。
- Jan 28 Sat 2012 11:50
在景框之內:書寫 - 後設與再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