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部落格的時間將近兩年,一直認為自己的部落格沒有明顯的定位、任務、使命感,甚至有無實用的價值,我也無法說個準,在這裡所發表的文字,經常是單一影片的觀後感,或是依循某些電影主題所做的資料蒐集、整理,再加上個人想法,由於部落格的互動、匿名及hyperlink,對於電影思考上有很大的幫助,在這個虛擬空間,可以不論年齡、性別、交情、身分地位、利益關係,自由地就片論片,或是針對某狀況、想法互相交流討論。這一直是我認為部落格最大的價值所在,也是一直持續寫文的原因。  

        今年的金穗獎為了釐出自身定位,除了slogan "Step1"邁出新的一步,也開創一個特別的電影獎項「電影部落格達人推薦獎」(關於此獎項的設立始末可參考五月份的《世界電影》,由金穗獎影展顧問聞天祥老師所撰寫),收到邀請函時自然與其他幾位評審一樣,相當驚訝,雖然有些心虛,還是接受了這個評選任務,一方面是因為有趣,二來則是為了先睹為快。  

        評選的規則很簡單,九位同是電影部落格的作者,在本屆金穗獎入圍的
33部影片中,不論其創作媒材、類別,推選出一部最好的作品,而這個「好」的標準,每位評審所考量的自然各不相同,於是在最後的評審會議上,便出現相當有趣的討論,雖算不上針鋒相對,但也顯現出各評審的品味及觀點( 最好的例子,便是《嘜相害》《唬爛三小》)

        以下為金穗獎評審感言,將針對本屆入圍影片作一感想,有讚許,當然也有貶抑,一如本文開頭,這只是一個喜歡電影、平日寫寫文章、至今仍創作不出像樣作品的人的一些拙見。
一直相信,批評,始終來自最大的善意,若你 ( 入圍作品的作者或其擁護者 ) 對於以下的評論有任何意見,歡迎回應、留言,請充分利用這個平台,一同討論。 

        先就入圍影片的內容質地作一討論,為了讓感想有系統可循,在此我將金穗獎入圍作品分為劇情、紀錄、實驗、動畫四大類別,而把創作媒材
(傳統Film和數位HDV/DV)的分類拿掉,即使創作媒材在影像呈現上的確有差別,但在衡量一部作品的優劣時,或許創作內容(如創意、劇本、場面調度等)將更為重要,換句話說,技術面可以改善(不過仍要有一定標準),但創作的意念一定要加以肯定或提出批評 

     《斑馬線上的男人》

        本次入圍的劇情片,皆有不同的走向及特色:著重故事, 寫實風格的
《斑馬線上的男人》或《女神》、仿造好萊塢手法的《真實背後》、偽紀錄片《嘜相害》、實驗性質濃厚的《一部電影》但最多的,仍是談不膩的男女情愛題材,如《飛往昨日的CI006》、《關於下載的女生》、《月台上的記號》等等。有些影片走類型一路、有些則強調影像概念,然而在觀看所有劇情影片後,卻發覺本屆入圍劇情片所面臨最大的難題,其實是「將故事說的動人」
 
        《酒店小姐家的麻將派對》可見導演夏紹虞在美術上的專才,藉由攝影、場景及美術設計,成功營造出人際疏離、空洞虛無的氛圍,可惜的是,劇本結構的散亂、不合邏輯,生澀的演技,導致人物性格宛如薄紙,都讓影片最終不著邊際、徒有尷尬。《飛往昨日的CI006》在調度及演員表現上堪稱亮眼,輕盈的年輕步伐掌握得宜,但對其略為老套的劇情架構感到可惜;《花宅53號》是綠蠵龜保育員的一趟返鄉、重溫記憶之旅,說故事的方法中規中矩,但在某些情節的呈現上,卻顯得刻意強說愁,徒有旁述情感,卻無影像上的真摯內涵。  


          但
仍有成功的例子,《斑馬線上的男人》真誠不矯作地描繪失業青年與母親的感情,溫暖飽滿,一改學生影片一向輕盈的影片風貌,以一段家庭生活的小故事,間接含蓄地點出失業/失意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所遇見的困難,然而這也是近幾年台灣低層社會的寫照。學生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描寫校園或學生/年輕人的生活,但《斑馬線上的男人》開始有了更多對這個社會的觀察和體認(
可參考先前所寫觀後感);同樣寫實風味的《女神》則以優異的攝影、美術、音樂,及美麗的花蓮,帶出一段淺淺的曖昧、親情的緬懷,以及生活的純粹,宛如《咖啡時光》的侯式風格,清遠淡泊然而,還是太過清淡,影像中似乎不察生活的深刻及起伏,僅留過多的插卡字幕延展敘事,我想,生活的樸實,或許不用以鏡頭時間的長度來換算。

    《愛的麵包魂》

       
高炳權導演同時以兩部作品《愛的麵包魂》跟《靜夜星空》入圍本次金穗,《愛的麵包魂》類似鄉土劇的故事及角色設定,土洋大戰雖算不上新意,但在劇情轉折拿捏得當,可惜的是,太過草率的結局,白白浪費了影片前段的有趣對立及幽默;我看《靜夜星空》的角度比較奇怪,因為如《靜夜星空》這類一場到底的短片,明顯可以在任何時間、氣候、地點完成(然而也從入圍感言得知,導演以一天時間將全劇拍完),這樣的拍攝方式,其劇本、演技、運鏡調度都顯得萬分重要,任何一方若失去水準,整個情境便會顯得荒謬可笑。本片雖不至於荒腔走板,但帳棚裡的世界,獨靠四人不甚成熟的內心戲碼撐起,著實難為。        

        本次劇情類入圍影片中的兩個驚喜,分別是
《嘜相害》和《真實背後》,《嘜相害》以一種「類紀錄片
(Mockumentary)的方式,重演了公娼因政策變革而轉為地下私娼的苦難生活,雖然本片工作人員無酬、義務式的與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合作拍攝,但明顯的目的性卻不代表將敵對的一方(取締的警方)徹底醜化,短短的21分鐘,同時道出娼妓的落魄及警方的無奈,影片最終,更獨具創意的讓女(娼妓)(警方)先後輪唱「為錢睹性命」,是嚴厲批判,也是對迫害者(同為受害者)的包容諒解。

        《真實背後》不能算是這次劇情片中我所喜愛的影片,甚至缺陷也不少,但在觀看過程中,的確強烈感受到出現「不一樣」的東西。《真實背後》非常類似美國影集(如《CSI犯罪現場》,講述一樁運用催眠的智慧性犯罪,警匪類型的起承轉合,加上剪接、特效、聲音的運用,充滿懸疑、高潮及戲劇張力,類似這類的作品,對於習慣好萊塢的觀眾一定不陌生,而這很可能是目前台灣商業電影所缺乏的。不過《真實背後》大量仿造類型電影,卻無法超越類型,甚至連導演應注入的自身意念也缺席了,雖捉襟見肘,但至少在本屆金穗獎-這個鼓勵新人的創作獎項,出現了嘗試走類型一路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理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