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符號學的新語彙
作者 Robert Stam, Robert Burgoyne, Sandy Flitterman-Lewis
譯者 張黎美

PS. 我想要買這本書,但是絕版了,誰想出售二手能否連絡我? 感謝~
       breeze1985@gmail.com


目次

1. 細說符號學
2. 電影符號學
3. 電影敘事學
4. 心理分析
5. 從寫實主義到文本間性(intertextuality 互文)

 
chapter 1

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
Semiotics
意義的生產製造是一符號化(Semiosis)過程,包括三元一組的三個實體:符號,符號的客體(Object 符號的代表者)和符號的釋義
肖似性符號(Iconic sign).指示性符號(Indexical sign).象徵性符號(Symbolic sign)

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Semiology
符徵與符指間的關係是隨機的
歷時性(Diachronic) 田比鄰軸 (Syntagm) (書譯語譯群列)
共時性(Synchronic)系譜軸(Paradigm) (書譯詞形變化列)

俄羅斯形式主義
羅曼.傑柯布森 (Roman Jakobson)
史柯拉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
-> 生疏化(making strange).艱澀化(making difficult)
-> 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疏離效果 (Distanciation)

巴赫汀學派(Bakhtin School)

在結構主義尚未脫胎成型時,即有辦法"超越"它
對索緒爾學派及俄羅斯形式主義攻訐甚力
撻伐索緒爾學派的二元解剖論調,諸如歷時/共時和語言系統與/言語,並與索緒爾唱反調,索緒爾主張共時研究,而巴赫汀主張歷時研究的重要性,依巴赫汀的看法,將語言當成一僵化的共時系統,猶如一種語言學上的屍體嗜好症候群,因為唯有已死的語言系統才能被固定住

結構主義的來臨 (略,整章很重要)

後結構主義:符號的批評

後結構主義既是結構主義的延續,也是它的分野。後結構主義分享了ㄧ些結構主義者的假設前提,像構成語言的元素角色及定位,而且大致說來,後結構主義延續了結構主義內部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它們對指示意義是甚於差異性之假設。與此同時,後結構主義也和結構主義的"科學夢"分道揚鑣,結構主義冀望在一密不通風的主系統內將差異性間的互動穩定化,正是解構論的矛頭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理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