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妙想天開》最精彩的一段,本片已沒有場次,有空請務必點進去看一下)
 
本來沒有打算另外獨立出這篇,但今天看了兩部相當「妙」的片,不過在本次電影節中較少提及,分別是:《失蹤紀年》與《妙想天開》,導演皆為伊利亞.蘇萊曼(Elia Suleiman) 影片介紹

相信Ryan的「呵護台北電影節」行動已經引起不少人的關注,而其中Ryan所強調的「策展邏輯」也可以從耶路撒冷這個城市專題證明,若你也曾經看過《失蹤紀年》和《妙想天開》任何一部,一定能很清楚地察覺這名導演的風格是如此迥異(或說另類),然而在這次城市影展的規劃中,卻並未被獨立出來成為「影人專題」(反而作了不相關的法國導演Jacques Nolot),這兩部片分別獲威尼斯(影展新銳《失蹤紀年》)及坎城(評審團大獎《妙想天開》)的肯定,為何不獨立成為一個影人專題?或把他其他可能也炫到不行的作品《光纖巴勒斯坦》(Cyber Palestine)或《維蘇的戰爭與和平》一起邀來…先不論這些,再論《妙想天開》只在北縣放了一場「DVD」
 
放映DVD這件事情,從政大的選片指南上聽到(我真的在場)
 
游老師:因為春暉(片商)的《妙想天開》拷貝並未妥善保管,所以這次放映,那支拷貝根本不能用,只好放DVD跟他首部片《失蹤紀年》作ㄧ個對照…大家可以不用特別來看這部片,因為只是放DVD
 
並沒有要在此挑人語病的意思,只是《妙想天開》上映年為2002,不舊吧!(比起去年的德萊葉專題)如果因為拷貝老舊又考量專題深度必須要放映,「DVD」或許是最壞的打算,但又要如何說明,2002年的影片《妙想天開》在全世界都沒有其他的放映拷貝了嗎?而我也很難接受蘇萊曼的電影發行公司,不願意提供放映拷貝?(簡單地說,都允許影展播映了,那為何放的是毫無質感、明彩度低階的DVD?)
 
先承認自己的淺薄,在這次電影節之前,我的確沒能認識這位已享譽國際的巴勒斯坦導演,然而和蘇萊曼風格類似的導演,或許可聯想起阿基.郭利斯馬基(冷調喜劇風格)、歐塔(生活的瑣碎片段)、庫斯杜利卡(早期對政治的嘲諷,但相對少話的),甚至是賈克大地(在聲音的運用上);這兩部片幾乎沒有什麼故事,僅是生活的片段(短促或冗長重複,讓人困惑、發噱),自己還沒參透這兩部片子豐富的符號義涵,但從上面那段YouTube至少就可看出導演極富創意地呈現了以、巴之間的對抗與心結。(以色列士兵與巴勒斯坦女俠,下方補上兩面國旗)

  (以色列) 
 (巴勒斯坦)

今天相當累了,先就此打住,《失蹤紀年》在7/5北縣18:30還有一場
這真是我在本次電影節中,看到最怪、也最令人玩味的作品了


延伸閱讀:

以幽默突破封鎖重圍──《失蹤紀年》與《妙想天開》中的蘇萊曼 文 鴻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理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