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將近快二十年的《鐵男》(The Ironman;Tetsuo),即使到了電影科技完備發展的今日,仍可感受到《鐵男》在當時(1988年)如何運用「傳統技法」-模型及特殊化妝、停格動畫(Stop- motion),刻意採取的黑白攝影及大量手持,以影音效果造成強烈的視覺震撼,融合塚本晉也對於金屬的大膽想像,創造出獨特且詭譎的金屬世界。
塚本晉也1960年出生於東京澀谷,受作為廣告設計師父親的影響,從小對繪畫與8釐米電影有濃厚的興趣,也相當喜愛日本六0年代風靡一時的「怪獸電影」。1982年創立的小劇團「海獸劇場」,此後海獸劇場因為發行塚本的電影而風光一時。1985年塚本以話劇布景當作電影場景,拍攝出《電柱小僧的冒險》,描述一名後背長出電線桿的少年跳躍時空的冒險故事,另外,在拍攝《鐵男》前,他先拍攝了一部炫目的科幻短片《普通尺寸的怪人》,講一上班族逐漸變成金屬人的過程,被日後研究者視為《鐵男》的前身。
 
「人的異化」可說是塚本創作世界的重要核心,不論是背後長出電線桿、或是臉冒鐵釘、陽具成為金鋼鐵鑽,塚本將他的科幻電影當作一場在都會中異化的狂想遊戲,即使沒有電腦科技的借助,這部《鐵男》在科幻感的營造上也毫不失禮。
 
塚本晉也以低廉的一千三百萬日圓,加上三盞特殊燈具,以自家狹小的榻榻米和室及日本寧靜街道為主要場景,一人包辦導演、編劇、燈光、剪接、美術,並親自演出金屬狂(Metal Fetishist),為了掩飾粗糙的美術呈現與化妝道具,影片刻意採取黑白、高反差、粗粒子的手持攝影,使得《鐵男》削弱了現今驚悚片所強調的血腥真實感,卻加重了片中的壓迫與詭異,再加上石川忠的工業噪音配樂,讓人更加神經緊張。
 
《鐵男》是情節簡單的復仇故事,對白鮮少,主要角色也僅三位:男人、女人、金屬狂(Metals Fetishist),但影片的快節奏與蒙太奇的自由跳躍,讓人容易對故事與角色產生混淆。男人是規律生活的上班族,在某次車禍衝撞金屬狂後,他與女友決定棄屍,並在此時性慾大起,未死的金屬狂目睹一切。第二天,男人照鏡子時,發現臉上長出一枚鐵釘…後來,男人的四肢及陽具都漸漸以不思議的方式,迅速地變成機械廢鐵,成為充滿攻擊性的金屬獸。
 
與卡夫卡《蛻變》中異變成蟑螂的主人翁處境相同,《鐵男》也將上班族塑造成ㄧ隻金屬怪獸,卻不知如何自處…. 不過影片並未對人類「存在」的命題深入探討,片末反而演變成鐵男與金屬狂的對決,甚至鎔合為一金屬合體,這是塚本崇拜且極欲展現的:一個重金屬、現代都會、機械式的工業文明。
 
《鐵男》的第一場戲,是以手持搖拍金屬男帶著鐵器進入家中,並穿插許多鋼鐵製品的特寫鏡頭,入屋後,發現家中已堆滿鋼鐵器物,此時如敲擊噪音般的電子音樂響起。運動員的圖像與廢鐵並置,暗示著鋼鐵的力量將一觸即發。緊接著,金屬狂以利刃將大腿割開,把鐵螺絲植入體內,意圖將自己變成「鐵男」,包紮時卻發現大腿開始生蛆腐爛,金屬狂痛苦地在街頭狂奔,衝撞上迎面而來的車。一連串車頭燈特寫與輕柔音樂後,插入第一張影片字卡《塚本晉也’s FILM》

 

塚本晉也自稱他拍的是「異端娛樂電影」(Cult Entertainment Movie),這不僅可從影片中證實,也反映在「字卡」的設計(含剪輯順序)上面,一般而言,一部電影的導演簽名(標記本片為何人作品),通常以「塚本晉也 作品」,或是全以英文「Shinya Tsukamoto’s Film」表示。但本片卻隨意地中英並列以「塚本晉也’s Film」作為本片的簽名,而非正式地以「某某 作品」表示,字卡的設計也沿用到《鐵男二:血肉橫飛》中;原片名《鐵男》及英文片名《TETSUO》則是等男主角鐵男登場後才出現,甚至《TETSUO》還是與男主角扭曲狀態以疊印的方式處理。
 
《鐵男》僅67分鐘,由於故事簡單與強調炫技,影片時間若過長,易顯露出意識形態流於簡單、膚淺化的破綻,香港影評人湯禎兆批評《鐵男》「導演的敘事控制頗有問題,簡單不過的情節不斷遭打斷及重組,明顯旨在故弄玄虛」(註1),然而《鐵男》令人一新耳目之處,即是在於他的斷裂與重組,獨具暴力美學的視覺衝擊,取代了敘事的直線發展。然而影片最終流於兇手與受害者的兩方對立,合體侵略世界,成為一則城市荒謬神話,影片最終並非以「The End」結束,而是打上「Game Over」,從頭到尾映證了塚本所謂的「異端娛樂」。
 
男人迷走在日本寧靜街道與邊陲的鐵工廠,對於都會景致的呈現,從小在東京長大的塚本對「城市」有深刻的感觸:「我成長於那些都市叢林中,小時候那些建築物都還在蓋,而當我漸漸長大,那些建築物也越來越高大。可以說我是和那些建築物一起成長的,我對於那些高樓和這個城市有種莫名的親近感,像是對父母ㄧ樣,同時有種難以言喻的恐怖感,所以我拍《鐵男》來突顯都會中的孤獨」
 
幾場重要的追逐橋段中,如車站上女上班族突變為金屬獸攻擊男人,近乎完全以手持攝影、傾斜的構圖與晃動,強化黑白影像中的壓迫與緊張感;若論其攝影風格,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即是詭譎的鐵男「變身」過程,這是「拜鐵主義」(Metal Fetishism)以及迷戀/崇拜父權最極致的展現。
 
在變身的前戲,導演設計了一段男主角的幻想,他的女友跳著怪異的舞蹈,下體長出宛如蛇(陽具)的鐵管,迅速地扭動,既挑逗又有攻擊性;而男人則全裸趴在地上,卑微且恐懼地看著女人,緊接著,鐵女將鐵管從後插入男人體內,男人沒有反抗,女人狂妄笑了,更加放肆地將鐵管越插越深,看似痛苦的男人似乎有了高潮。



正如同佛洛伊德筆下那個有窺淫癖的 – 偷窺、性虐待、戀物的小男孩,有了閹割恐懼,男人觀看殘缺-缺少陽具的女體,驚嚇地相信閹割會發生;然而在這場鐵男的幻境中,女人卻反轉成為同時擁有男女兩方的性特徵,並成為積極且具有攻擊性的性怪物,妖魔化的女性,為接下來的男性實踐「除妖」舖了前路。
 
一個閃回,男人的幻境結束,接著兩人用餐,並互相餵食對方,除了顯而易見的大特寫、粗粒子、高反差攝影(過度曝光甚至只見臉的輪廓)之外,塚本也特別設計聲音,讓不合常理的音效成為「即將鐵化」的暗示。如男人將食物湊到女人嘴邊,女人放蕩地一口咬下,此時的音效卻是鋼鐵轟然巨響,緊接著,女人舔了香腸(宛如口交),又是一聲誇張的鐵器摩擦聲。 

 

餐後,兩人互相擁抱,此時男人的背部開始隆起,快速地長出鋼鐵來,緊接著桌面被已經變成金鋼鐵鑽的陽具穿破,頓時木屑飛揚,鐵鑽迅速地轉動,女人尖叫,男人先是害怕地躲回房間,在女人的勸服後走出房門,此時男人已完全變成鐵男,女人卻一反承諾,反而以利刃攻擊鐵男,最終兩人一陣廝殺,瘋狂的鐵男殺死了女人。女人的屍體,靜靜躺在浴缸中,還浪漫地以鐵作的玫瑰花瓣裝飾。具攻擊性且被視為障礙的女人被處決,直到最後,又化身為金屬狂而復活,繼續糾纏鐵男。 
 
男人女人間的對立透過暴力暫時解決後,鐵男開始面對自己的身心問題,該如何接受鐵化的自己?佈滿鐵麟的身軀,其思想與人性仍未被抹滅。鐵男與金屬狂在決鬥前有ㄧ句關鍵對白:「就將鐵塊植入腦內吧!」金屬狂樂於接受徹底鐵化的自己,而鐵男則抗拒鐵化,甚至以鐵叉充電意圖自殺,以此來解讀最終的合體結局,的確令人匪夷所思,或許可將整部片視為一種「試煉」的過程。鐵男最終降服於金屬狂(合體的位置處於下方),由金屬狂發號施令,準備攻佔地球。
 
鎔為一體的金屬怪獸狂妄地在街道上向前進,卻宛如一巨大娃娃兵,根本無人理睬,在一抹荒謬又哀戚的氣氛下,塚本用「Game Over」結束了影片,而這樣的結局正如同打電動最後沒有贏的心情一樣:打了一場血汗淋漓的架,卻什麼也沒有改變,虛構的不曾存在過,觀賞這類電影時,竟成為你我這樣的都會人一種壓力宣洩的過程。
 
80年代末期,在高度機制、科技化的日本,出現了一群著迷於形式與實驗手法的年輕導演,除了塚本晉也之外,另ㄧ名亦標榜「Cult Film」的導演石川聰互,也拍攝著題材相似的影片,如《箱男》、《電子恐龍八萬伏特》(Electric Dragon 80000V),兩位導演都以都市中的人性異化為描繪重心,利用冰冷的色澤及噪音美學來建構都市荒原,在現代都會的極致發展的情境下,都會人僅能服從工業化的壓制及秩序,他們有著巨大的壓力,孤獨且迷惘。
 
塚本近年來的作品,仍一貫地觀察著都會人的壓抑與變態,且風格越形內斂純熟,如《六月之蛇》(A Snake of June,)中以一對貌合神離、有性障礙的夫婦,因為一名罹癌攝影師的介入,進而改變了三人的關係,片中仍穿插著許多超現實的畫面,並更關注角色的心境變化,比起早期的鐵男系列,都多了複雜的情感糾葛以及「人味」- 不論是常態或是變態的。 
 
 
參考 ; 相關閱讀
 
電影欣賞 Fa No.79 湯禎兆 作
戀物癖的力量追尋 – 塚本晉也的鐵男世界 P.22 - 25
十年磨劍,洗腦還魂 - 石井聰互的都市荒原 P.18-20
 
Safari Underground「鐵男1」、「鐵男II」、「六月之蛇」、「塚本晉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理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